>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赵建国:提升生态碳汇技术 加速山西从煤海到绿洲

评论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杨秀峰)“山西作为煤炭能源的重要基地,长期开采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环境破坏严重,山西的发展必须围绕煤炭这篇大文章展开。”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大同大学炭材料研究所所长赵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大同大学炭材料研究所所长赵建国(受访者供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赵建国说,山西作为煤炭能源的重要基地,长期开采造成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等问题。数据显示,煤矿采空区达两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国土面积,全省大小煤矸石山近万座,堆存量已超过11亿吨,堆存占地达1.67万公顷。煤矸石的大量堆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亟待解决。

  赵建国介绍,近年来,山西大同大学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在煤基新材料制备及其在生态碳汇应用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已经建立了“石墨烯林业应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和“煤基生态碳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盐碱地治理、沙漠化土地绿化以及矿山生态修复等成为生态碳汇领域的研究攻关主要研究方向。

  据了解,生态碳汇技术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浓度。这一技术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赵建国表示,石墨烯林业应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聚焦煤基高附加值材料制备、生态固碳增汇技术及可降解材料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煤基纳米炭溶胶制备技术,已经实现了低成本、绿色宏量制备,为煤基纳米炭在生态碳汇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煤基纳米炭提升困难立地区域生态碳汇能力技术,已经在多个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大同、朔州地区拥有近500万人口,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然而,目前该区域仅有两所本科院校,没有国家级研究平台。”赵建国建议,整合山西本土科研基础,筹建生态碳汇国家重点实验室,助力山西实现由“煤老大”向“能源革命排头兵”的转变,推动生态碳汇技术高质量发展。

责编:sorrssq 


经济发展网致力于信息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版权申明|Copyright © 2018-2020 经济发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11151号-1

经济发展协会联盟成员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投诉举报电话:12331

本网站展示资料或信息,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