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究竟有何背景?4年干掉30多个竞争对手-国内-郑州经济发展网
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滴滴究竟有何背景?4年干掉30多个竞争对手

2018-08-27 15:59:52 来源:凤凰网 作者:

  在距离滴滴公布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102天后,顺风车安全事故再度发生。这再次引爆了人们对滴滴安全问题的愤怒、谴责,也带来更多的反思。这一次,滴滴决定下线顺风车这一业务。

  当滴滴将优步中国和快的纳入囊中,网约车的江湖近乎一统。不过在聚光灯下,这家估值5000多亿元的独角兽企业,面目却愈发模糊。

  它曾在4年里PK掉30多家竞争对手,它是国内首家由BAT共同投资的企业,它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兼并、扩张,打造出庞大的产业帝国,它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来自人性和道义的拷问。

  滴滴27日起下线顺风车业务

  简单回顾下上周末的案件。8月24日,20岁的乐清乘客赵某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被司机钟某杀害。就在案发前一天,司机钟某还因对另一名乘客图谋不轨,被乘客投诉至滴滴平台。而这距离21岁的空姐在郑州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也不过才三个月。

  三个月,两个如花年纪的女孩被杀害,且均出同因,这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和对滴滴的拷问。

  8月26日,滴滴针对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一事,发布自查进展:

  1、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

  2、客服体系继续整改升级,加大客服团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

  3、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

  这次事件距离发生在郑州的乘客遇难事件,仅过去了三个多月,而且这一次引起人们愤怒的,是滴滴平台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投诉机制与客服流程问题,原本可以避免的犯罪还是发生了。

  声明中提到,“顺风车上线的三年多时间里,有幸服务了十多亿次出行。很抱歉顺风车不得不暂时下线,因为我们的问题,让大家失望了。”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责令立即全面整改

  8月26日下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对滴滴公司开展联合约谈,责令其立即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加快推进合规化进程,严守安全底线,切实落实承运人安全稳定管理主体责任,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合法权益,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整改情况。

  滴滴公司注册所在地的天津市交通委有关负责同志要求,滴滴公司要认真反思整改,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办理网约车平台、车辆和人员的行政许可手续,停止接入不合规车辆、人员,并清除平台上所有不合规车辆、驾驶员,不得以低于运营成本的价格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严格规范顺风车业务的开展,禁止利用合乘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经营服务。

  此前,在8月25日下午4点多,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紧急约谈滴滴平台浙江区负责人。鉴于滴滴平台顺风车业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要求滴滴平台立即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其在浙江区域的顺风车业务。

  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滴滴顺风车属于私人小客车合乘范畴。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属于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人民日报评论:怙恶不悛

  仅三个月内,接连发生恶性事件,对此,央视深夜发表《三问滴滴,以生命的名义!》评论,对滴滴公司连发三问:管理哪里去了?责任哪里去了?监管哪里去了?评论中称:

  这几年,滴滴疯狂圈地扩张,所向披靡,但我们看到,管理并没有同步跟进,甚至到了混乱的地步。试想,如果滴滴真正吸取教训、狠抓司机管理的话,悲剧还能重演吗?

  如果滴滴有足够的责任心,在第一起恶性事件后,就不应该只是道歉和赔偿,而应该亡羊补牢,早去认真梳理漏洞,早去作扎实整改,这比道歉一万次、赔偿多少钱,都更有价值!

  我们只听到企业要自我整改,管理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为什么不严加监管,让那些一味扩张、无视责任的企业付出惨重代价?为什么不严厉追责,甚至考虑吊销此类公司的营业执照?

  人民日报微博也评论称:又是滴滴,又是顺风车,又是女乘客死于非命!整改期再出惨剧,称得上怙恶不悛。这起悲剧完全可避免,平台的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道歉再及时,但若无纠错能力,便显廉价。当事人死于无良司机的谋杀,也死于推诿,死于扯皮,死于相关机构的麻木。

  新华时评指出,滴滴出行公布了关于乐清顺风车事件的自查进展。然而,当悲剧重复上演,监管部门不能仅寄希望于企业自身整改,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监管措施堵住漏洞。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博客截图)

  顺风车仅占滴滴订单8%?

  顺风车功能于2015年6月上线,重点提供远距离合乘出行服务,满足中等出行距离的“候鸟人群”和旅行人群的城际出行需求。

  上线之后,顺风车发展迅速。根据滴滴披露的数据,截至当年8月31日,滴滴顺风车注册车主已达550万、使用过的乘客超过840万,日高峰订单已经达到223万。

  今年1月24日,滴滴顺风车公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滴滴顺风车注册车主3000万人,注册乘客1.6亿人,日均订单200万单;滴滴年初公布的2017年运行数据还显示,去年全年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个。

  虽然如此,顺风车订单量占滴滴总订单量比例并不显著。今年3月19日,中信证券-滴滴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成为国内支持交通出行领域的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证券。报道披露,目前滴滴司机端数量为2100万、乘客端用户数4.5亿、客户还包括汽车租赁公司和汽车经销商等,日订单数超2500万。

  也就是说,滴滴顺风车日订单数仅占到滴滴平台总日订单数的8%。

  同时,在滴滴的业务架构中,我们可以看到,顺风车被归入“其他业务部门”,可以看出,在内部,顺风车这个业务一直是处于边缘化的。

  21世纪经济报道称,区别于专车20%的提成比例,为鼓励顺风车的发展,其提成比例在10%左右。负责人也曾透露,滴滴顺风车“上线后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做到了出租车几乎用两年才完成的成绩。”

  此外,顺风车也被视为滴滴多条业务线中最具社交属性的一个。2016年9月,滴滴顺风车允许车主可以设置自动接单、主动邀请乘客共乘,同时新增车主乘客相互关注功能。

  

 

  (图片来源:财经)

  4年干掉30多个竞争对手

  滴滴一路走到今天,可以说身经百战。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滴滴在2016年下半年合并Uber中国可算是里程碑式的胜利。在过去4年时间里,滴滴一下子PK掉了30多家竞争对手,摇摇、百米、嘟嘟、打车小秘、大黄蜂……

  数据显示,2017年专车市场份额,滴滴独占92.5%,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图片来源:智研咨询)

  这个市场份额来之不易,不仅需要有过人的战略,同时也需要不断烧钱。数据可以说明问题。

  过去在不断抢占市场,不断烧钱的背后,滴滴仍然没有实现盈利。数据显示,滴滴在2017年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4亿美元。不过今年3月,滴滴曾预计2018年其主营业务将实现盈利,净利润有希望接近10亿美元,公司整体“微赚钱”。

  正因为此,也有业内人士称,因此滴滴需要更多的融资来填补这个空缺。一方面,虽然收购了快的、Uber中国,在接近垄断中国网约车市场时,又开始面临新的竞争对手:美团、高德等公司近期都在网约车领域向滴滴发起挑战,这意味着,滴滴需要更多的钱来打这场持久战。另外一方面,预期未来的新业务会投入大量资金,比如要在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大力布局,就需要大量资金。

  BAT、苹果等国内外巨头投资

  8月24日,交通部在例行发布会介绍,网约车新政实施两年来,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36个重点城市中,34个已正式发布实施细则。已有8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经营许可,各地累计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4万多本、车辆运输证20万多本。

  不过,这并未影响滴滴出行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一切主要源自于滴滴出行的股东背景以及股东的实力。

  据此前资料显示,2016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竞争对手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并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资料显示,Uber全球持有滴滴出行17.7%的股份,5.89%的投票权。

  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国内首家由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

  除他们之外,国内外的多家巨头还参与了滴滴出行的融资。

  2013年4月,获腾讯集团1500万美金投资。2016年5月,苹果公司对滴滴出行进行10亿美元战略投资,这是其迄今为止收到的单笔最大投资。同年6月,滴滴出行宣布完成45亿美元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苹果公司、中国人寿、蚂蚁金服、腾讯产业共赢基金、阿里巴巴、软银中国、招商银行,成为当时全球未上市企业单轮最大规模股权融资之一。

  特别是2017年,滴滴总共获得融资95亿美元。对于2017年年底获得的一笔40美元的融资,滴滴表示将投入到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创新业务,以及海外扩张中。

  对于滴滴的估值,此前融资时的估值可以作为参考。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5月,滴滴共完成了天使轮到H轮的10次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阿里、淡马锡、苹果等国内外巨头,累计融资金额约为209亿美元。滴滴在发展过程中还与快的、Uber中国进行了合并,二者的融资规模合计接近30亿美元。

  滴滴的A-H轮融资历程

  A轮融资

  2012年11月,滴滴获得金沙江创投A轮融资300万美元,这可能是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最引以为傲的一笔投资。

  B轮融资

  2013年4月,滴滴完成B轮融资,腾讯投资1500万美元。

  C轮融资

  2014年1月,滴滴完成C轮1亿美金融资,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以及其他机构分别投资6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1000万美元。

  D轮融资

  2014年12月,滴滴完成D轮7亿美元融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导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D轮融资仅仅两个多月后,滴滴和快的进行合并。

  E轮融资

  2015年7月,滴滴完成3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中国平安、阿里资本、腾讯、淡马锡、中投公司等。

  F轮融资

  2016年6月,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新的投资方包括苹果、中国人寿及蚂蚁金服等。腾讯、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本轮融资。

  本轮除股权投资外,招商银行还将为滴滴牵头安排达2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中国人寿对滴滴进行了20亿人民币(约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这也意味着,滴滴本轮融资的实际总额高达73亿美元。

  G轮融资

  2017年4月28日,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轮超过55亿美元融资,投资后对应估值约为500亿美元。但滴滴方面暂未透露投资方。

  H轮融资

  2017年12月,滴滴又宣布完成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据财新网报道,滴滴此轮投资方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软银、银湖资本等。其中只有银湖资本属于新进入,其他三家都曾投资过滴滴。招商银行此前曾向滴滴投资两亿,其信用卡接入滴滴出行海外版本。

  膨胀的IPO

  今年3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滴滴估值560亿美元,位于蚂蚁金服和小米之间。

  随着小米集团、爱奇艺、映客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在今年内相继上市,作为国内曾号称估值仅次于蚂蚁金服的独角兽企业,在资本的重重压力之下,滴滴的IPO之路也已经提上日程。

  早在今年4月24日,华尔街日便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滴滴出行正在讨论进行数十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并且寻求至少700亿美元-800亿美元的估值,也就是4800亿人民币到5500亿人民币之间。

  该知情人士表示,滴滴最近已经在与几家银行洽谈下半年上市的可行性。而IPO融资,主要被用于抵御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

  有媒体报道称,滴滴与投资人沟通时关于IPO的口径是“目前不着急上市,可能在未来18-24个月启动”,原因包括资金充足(账上现在约100亿元)、希望在国际化上有更多成绩。滴滴对此表示“不予评论”。

  但形势很快发生变化,今年6月,滴滴在出行领域的对手之一美团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并表示拟将35%的上市筹集款项用于包括网约车业务在内的新服务及产品。

  且在8月23日,美团IPO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并将于9月初开始IPO路演,即将成为小米之后,H股第二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企业。

  随后滴滴方面也有所反击。8月6日,滴滴出行宣布,公司旗下汽车服务平台正式升级为“小桔车服”公司,同时将对小桔车服公司投资10亿美元,以支持其为包括滴滴车主在内的全社会车主提供便捷简单、灵活实惠、值得信赖的一站式汽车服务。

  据《财经》报道,滴滴分拆其车服业务,主要是为滴滴的上市计划做准备。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滴滴此时分拆车服业务不排除是考虑先将子业务IPO,以减轻一定的资金压力。未来车服业务或许将先引入战略投资者然后再选择美国或中国香港地区IPO。因为滴滴规模过于庞大,分拆上市或者分拆部分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上市会缓解自己IPO的压力。

  滴滴产业帝国的崛起

  资料显示,目前,小桔车服的年化交易额已突破600亿元,覆盖城市257个、合作伙伴和渠道商7500余家。其各项业务包括:小桔有车通过整合车源及金融资源,为车主提供汽车租售服务;小桔加油以流量和专业运营能力全方位赋能油站,为车主提供高性价比的加油服务;小桔养车为车主提供正品、优价、便捷的专业服务,目前已在华东、华南7个城市落地;分时租赁业务以出行场景、品牌及汽车运营能力为依托,为用户提供短时自驾租车服务。

  实际上,借助资本并购,一个野心勃勃的产业帝国正悄然崛起,且已初具雏形。

  在滴滴被传IPO提速之际,公司创始人程维曾在4月下旬抛出了一个庞大的扩张计划。他提出,滴滴十年后的发展目标,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滴滴海外扩张已经包含美国专车平台 Lyft、东南亚的 Grab 、意大利的Taxify、以色列的Careem、印度的Ola,以及巴西网约车 99Taxi等多家本土化的网约车公司。

  此前,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程维如是解释自己的国际化逻辑:“有些市场比较开放,我们就自己去做;有些市场很封闭,同时当地合作伙伴是创造价值的,那我们就合资,通过投资把技术输出给他们。”

  而在国内,滴滴的境内公司早就分为滴滴系、快的系和创新业务(包括优步系)等几大类。

  作为核心,“滴滴系”的旗舰公司有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桔科技”)、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嘀嘀无限”),以及注册地在天津的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滴滴中国”)等公司。其中,小桔科技旗下还有滴滴商业服务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

  合并而来的“快的系”公司也是滴滴帝国的重要组成,主要包括: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快迪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奇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奇心(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大黄蜂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近半年多来,滴滴还密集成立了不少新公司,大部分归属于小桔科技麾下,包括:深圳北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南岸(上海)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滴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嘉兴橙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嘉兴桔子共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同时,“滴滴系”的香港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还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了众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众富租赁”)。作为滴滴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个人还直接投资成立了嘉兴桔子投资有限公司。

  从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公司名号中,可以发现程维有意在打造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而那些给滴滴数百亿美元估值的投资大佬,其实也不是在赌一款打车软件的成败,他们所赌的,是一个产业帝国的未来。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