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春节传统习俗不可丢

2019-02-02 09:43:09 来源:蒲公英评论 作者: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离回老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每当春节临近,回家和父母团聚的愿望总是那么迫切,儿时关于过年的美好记忆,诸如放鞭炮、贴门神、写春联等习俗总是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很多人都感到现在过年的气氛少了往年的喜庆,许多风俗似乎有日渐淡去的迹象。我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们的节日是否还能保留儿时记忆的温馨与甜蜜,但是作为炎黄子孙,我认为春节传统不可丢。

  合家团聚、共享幸福的风俗不能丢。古言说“父母在,不远游”,虽然是千年的古训,但是今天我们也有学习借鉴的必要。无论你是远在异国他乡,或者是在为事业打拼,家永远是精神的归宿。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个孩子,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永远是敬仰的天地,父母健在尽孝之心才能延续,不要因为忙而永远忏悔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之中。所以无论在何种境遇中,职位有多么显赫,春节一定要想尽可能回到父母的身边,和他们一起重温儿时的记忆,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合家团圆的温馨与甜蜜,因为任何物质上的满足都不能替代和父母的节日相守。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不能丢。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陪他们一起聊天、分享快乐,这对父母来说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幸福。父母们尽管日益苍老,但是他们对儿女的疼爱之心永远不会老去。虽然我们可以为父母做很多事,但是他们依然会忙前忙后,为子女们做最喜欢吃的饭菜和食品,这是一种精神的满足。父母的唠叨永远是最动听的旋律,他们的话朴实中听,没有深刻的哲理,但却最适用有效,作为晚辈,聆听他们的诉说,不去打断他们,对他们是一莫大的精神奖励。享受父母为我们准备的美食,用最满足的表情告诉他们我们很享受,会让父母觉得他在儿女的眼中还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才是他们最朴实的幸福观。

  缅怀先祖、忆苦思甜的传统不可丢。过春节每年都有祭祀祖先的风俗。就是在旧历年除夕黄昏到先辈的墓地前放一串鞭炮、烧一点儿纸钱、然后再点上一盏灯,表达后辈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祭祀先祖,不忘前辈,后辈们过上了幸福生活,仍然要更加珍惜现实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加倍努力干好现在的工作,这样才对得起先祖的殷切期望,即使生活幸福了也不能忘记先辈们的传统风俗。

  春节走亲访友是传统,很多年前我们都是拿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农产品、土特产等去看望我们的亲戚朋友,但是近几年已经被红包代替,这似乎与我们的传统相悖,表达节日的美好祝福,心诚则灵,如果一味与红包挂钩,比拼谁的红包大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因为任何礼仪一旦与金钱沾边,必定黯然失色。

  其实春节中还有很多习俗:诸如放鞭炮、贴门神、写春联、拜年等都是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放鞭炮,可以驱除邪气、带来好运,延续了这么多年,我们大可不必因为污染就全部禁止,合理保留风俗也有必要;贴门神在城市人的心中早已淡漠,但是在广大农村依然是春节不可少的装点,因为它寄寓着守护幸福平安的美好期待;写春联则是一种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可以倡导的文化标志,它既是一种书法艺术的展示形式,也是一种对我国格律诗体文化的一种弘扬传承。鼓励家家户户写春联,贴春联,既是一种节日喜庆气氛围营造的需要,更是一种对优秀文化的宣传推介。

  中国人提倡过自己的节日,红红火火过大年,人人都知道过年预示着吉祥、快乐、幸福、美满。从重视春节习俗开始,以特有的方式开始新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比起前几年很多人不明真相的盲目去跟风过洋节要好。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万事如意吉祥永远是我们的春节祝愿。

  作者朱春耕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