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

校长,不是“万事通”

2019-01-16 20:31:11 来源:蒲公英评论 作者:

  近日,有一位外校的老师向我“诉苦”。学校安排她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完成了教学设计,第一次试讲后,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及教研组长的肯定,他们认为她的教学设计有创意、有新意,只是具体的细节需要打磨。

  没想到,得到大家认可的课却被校长全盘否定。她不得不按照校长的思路与要求,重新设计教学环节与流程。后来经过几次试讲、打磨,得到了校长的认可。然而,她的课最终没有获得一等奖,只是二等奖。

  不难发现,这位老师倒出来的“苦水”,却是校长酿造的“苦果”。

  中小学校长中,不乏教学的能手、管理的高手,但如此自以为是、一言九鼎的校长,并非个别。有的校长俨然一个“万事通”,牢牢掌握着话语权,不管学校的大会还是小会,都要参加,并提些要求;不管哪个学科的教研活动都要参与,并发表高见。可是,有的要求并不合理,令老师们无所适从;有的高见并非真知灼见,令老师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参加学校的各种会议与活动无可非议,不过说话有风险,发言需谨慎。然而,那些自以为是“万事通”的校长发表的所谓高见,看似头头是道,却都是陈词滥调,甚至只是一孔之见,或偏见。如果这样的校长一言九鼎,老师失去的是话语权,校长失去的却是老师的信任。

  常言道:人无完人。由于思维的局限和认知的缺陷,校长不可能是完人,也必然存在着工作短板和认知盲区。遗憾的是,有的校长看不到自己的短板和盲区,总以为自己是一个完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其实,这就是最大的短板,不仅制约着自身的发展,也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事实上,热衷于高谈阔论、好为人师的校长并不是“万事通”,更不是什么“圣者”,而只是一个“庸者”。这样的校长是“揣着糊涂装明白”,患的是一种“校长病”,或者说“权力病”,表现欲、控制欲太强。治疗这种病,至少需要服用两味药。

  第一味药是“勤学习”。学然后知不足,只有坚持学习,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知不足,才能“自反也”,并在“自反”的过程中,认清自己的短板和盲区。勤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其他校长学习,更要向本校的老师学习。陶行知曾经说过:“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如果校长不愿向老师学习,也不配做学校的校长。校长只有少发号施令,多向老师学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才能赢得老师的信任,才能在老师中树立威信,才能成为合格的校长。

  第二味药是“去官味”。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校长好为人师,也是官味重的表现。校长好为人师,喜欢高谈阔论,甚至固执己见,无非是捍卫校长的尊严,提高影响力。因此,校长只有去掉“官味”,才能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老师促膝交谈;才能把讲台让给老师,回到听众席上,认真聆听老师们的真知灼见。

  在教师的心目中,校长是否有位置,不是取决于他发表了多少高见,而是取决于他听取了多少意见。校长坐到听众席上,虽然在主席台上失去了位置,但在老师们心中却拥有了位置。这一位置的交换,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彰显着校长的人格魅力和治校艺术。

  这两味药虽苦却甜,是清醒剂,可以帮助校长发现短板、找到盲区,更能帮助校长赢得信任、树立威信、提升影响力。不过,坚持服用,既需要有恒心,也需要有决心。

  作者罗义安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