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1亿人的流量生意”面临变革新机遇

2018-10-26 10:42: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RET睿意德近日发布的中国首份机场商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国旅行者已经成为全球机场消费最重要的力量,全民航空时代的到来、机场管控模式的开放、消费者的深度智能手机使用习惯,为机场商业带来了一个重大变革和增长机遇。

  全民航空时代即将来临

  我国机场数量稳步增加,旅客吞吐量已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17年已超过11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二。10年内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的机场从10个上升到了32个。通用航空业被定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产能的释放,政府、企业、资本将共同助推全民航空时代的到来。

  报告认为,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中等规模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民航业区域差异逐年缩小。在我国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战略转型中,国际航空、支线航空、低成本航空均被提上议程,作为民航的发展重点。随着枢纽型机场的扩建和中小型机场的完善,可以预见,一方面民航规模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另一方面中西部及东北欠发达地区的民航事业也将迎头赶上。

  我国枢纽机场名义非航收入占比已接近欧洲成熟机场水平,但实际非航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以北京首都机场为代表,名义非航收入占比47%,但以与市场化程度相关性最高的“零售和广告收入”对比可以发现,香港机场的人均贡献在2016年已达到98元/人,而首都机场2017年也仅为27元/人,与香港机场存在较大差距,不足其三分之一。我国航空业务收费受民航局限价控制,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从结构上显着推高了非航收入占比。

  民用机场投资政策的开放,为机场商业的市场化带来新的契机。由于我国机场建设正处在不断开放的进程中,国家逐渐放宽了机场的国有控股比例要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民用机场,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将为机场商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机场的航空性收入,一方面对航班数量有较强的依赖性,二者呈线性关系。另一方面,受国家指导价格限制较多。单纯依赖航空性收入难以收回机场前期建设的巨大投入和运营成本。非航空性收入则有较大灵活性,随着机场管理方式的开放,非航业务将更大程度地市场化,成为机场收益来源的核心板块。

  实际上,机场流量大大高于城市型购物中心,商业潜力巨大。以首都机场为例,客流量相当于23个朝阳大悦城。庞大的客流量和毋庸置疑的购买潜力为机场非航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代际更替引发零售业变革

  数据显示,千禧一代旅客(1980年至2000年出生)在枢纽机场的占比已经超过60%,逐渐成为机场商业的核心客群。他们的消费价值取向与上一代消费者显着不同,更敢消费却也更注重体验和个性的彰显。这些消费驱动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倾向和对不同营销活动的响应能力。

  报告指出,代际更替已经引发了零售业的深刻变革,奢侈品消费从实物向体验的转移、轻奢品牌的崛起、购物中心餐饮和休闲业态的急速扩充,都是消费结构变革在商业市场的投射。这一变化在机场商业的反应上存在延后,一方面是因为航空公司的价格筛选机制,使消费者结构的变化在机场内确实晚于传统零售市场。另一方面,机场流量的快速增长,掩盖了这一变化对机场商业消费造成的影响。

  专家认为,智能手机的深度使用习惯,为机场创造了数字化的重要机遇。作为交通枢纽的机场是个天然的数据场,比购物中心等常规商业场所拥有更多的数据基础和交互场景。机场不仅拥有巨大的流量,而且透过飞行数据可以准确地识别甚至预知客户画像。必要而无聊的排队时间,给双方提供了信息交互的最佳场景。譬如法兰克福机场的数字化项目实施后,机场零售业务客单价提升300%,交叉销售和追加销售提高35%。未来,数字化技术的演进以及应用的深入,将大大提升机场商业的运营效率。

  研究表明,我国旅客是全世界机场购物者中计划性最强的购物者,83%的旅客带着明确的购物计划进入机场商业区,这一比例远高于欧美地区。这使得通过数字化方式提前介入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变得至关重要。基于航班价值分析的运营调整,将成为机场优化商业表现的主要工具。与普通购物中心不同,机场可根据航班信息精确预估他们的顾客每天将在什么时候出现,并清楚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和将要去哪里。旅客价值分析是机场商业管理团队扩大盈利规模最有效的武器。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