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

让“想走就走”成为现实 从“高速网”到“高铁网”

2018-11-19 10:07:50 来源:大河网 作者:

  

 

  郑州—武汉的高铁上,外国乘客点赞“中国速度”。

  河南因交通而兴,因交通而优,因交通而强。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大格局思维、前瞻性谋划,不断抢占交通发展先机,强力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在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交通网络总里程达到27.47万公里,其中铁路营运里程达5466公里、高速铁路突破13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523公里、八车道里程突破1000公里,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亲历者说

  郑州客运段高铁二队高厦五组列车长冀鸣:

  让服务跟上列车的速度

  “我在铁路客运上工作了18年,从绿皮火车上的乘务员到如今高铁上的列车长,可以说见证了咱们国家铁路的变化发展。”10月29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客运段高铁二队高厦五组列车长冀鸣对记者说。

  今年41岁的冀鸣出身“铁路世家”,爷爷、父亲和母亲都曾在客运段工作,因此他对铁路感情深厚。从2000年到2018年,乘务员眼中的中国铁路有什么变化?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列车速度越来越快,环境越来越好。”在冀鸣的印象中,绿皮火车速度慢,从郑州到商丘到乌鲁木齐来回需要六天,晚上只能住在火车上的休息间。“绿皮车没有空调,冬天烧煤取暖,跟一趟车回来,浑身上下都是煤灰。夏天车厢闷热,衣服都没有干过,全是汗渍,浑身都是汗酸味儿。车内喝开水也不方便,四个车厢一个茶炉,还要用煤烧,烧开一炉开水还不够一个车厢的旅客饮用,条件非常艰苦。”冀鸣说,如今工作的高铁上环境干净整洁、舒适。下班之后休息也住进了舒服干净的乘务员公寓,更人性化。

  当然,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环境的改善、速度的提升,冀鸣说,他感受到了乘务员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在绿皮车时代,乘务员既要服务车厢旅客,还要卖东西、搞卫生,工作繁杂而辛苦。而如今的高铁,乘务员工作得到细分,自助服务更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乘客们扫码点餐、网上购票,大大节省了精力与时间。说到这里,冀鸣不禁感慨:“原来买票多难呀,尤其过年过节,大家都搬个小板凳在票房排队,特别辛苦。”

  不过,相比在绿皮火车上经历的身体的疲惫,尽管如今工作细分、各司其职,吃饭休息也更为方便,但冀鸣坦言,精神压力却比以前更大。随着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改善,对服务的要求也相应地较原来更高。冀鸣形容如今巡视车厢,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且及时与乘客进行沟通和协调,在他看来,这方面着实存在着不小的挑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愿意选择快速便捷、整洁干净的高铁动车。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让服务跟上列车的速度,展示好新时期高铁的良好形象,这是一名铁路人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冀鸣说。③5

  建设者说

  中铁四局郑万铁路河南段项目副指挥长黄进:

  由“十”到“米”变通途

  晚上站在中铁四局郑州南站项目部的院中央,一个修剪成河南地图形状的草坪郁郁葱葱,其上用红蓝两色彩灯点亮的“铁轨”勾画出的“米”字格外耀眼。

  “红色线条都是我们参建的部分,米字形高铁延伸的八个方向,六个都有我们的‘手笔’!”10月28日,中铁四局郑万铁路河南段项目副指挥长黄进说,“我现在坐高铁到安阳站、信阳站、商丘站,都一定要站起来感受列车进站的平稳性,因为这段轨道就是我们自己铺设的呀!”这位高铁建设者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黄进是江苏镇江人,这位55岁的高铁老兵,自己都没想到在中原一待就是十年,从画“十”字,一直干到写“米”字,为“米”字高铁铺轨近2000公里。

  2008年10月14日,为杭州湾嘉绍跨江大桥灌完第一根工程试桩后,黄进被派来参与京广高铁河南段施工。现在说起来,他仍对每个关键的日子记忆犹新:“先是修京广高铁,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通车运营,当天下午郑徐高铁河南段就开工了;2016年7月15日,郑徐高铁在商丘市民权县境内以420公里的时速进行交会试验,当时我就在车上;紧接着就是2016年郑万高铁河南段项目进场,2017年12月又中标了郑州南站桥梁和铺轨工程,就这么一路干了下来。”

  十年下来,河南已然是黄进的第二故乡。“河南是全国第一个提出米字形高铁概念的省份,也是在全国率先把这八个方向的高铁项目落到实地的省份。”黄进发现,“现在的西安、武汉,将来的太原、合肥、济南、长沙等,河南高铁‘朋友圈’全是省会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黄进的爱人赵业琴也一直跟随他工作在河南,她在项目部担任生产调度员,主要负责建设项目工程进度的安排、指挥和统计等。“我们既是高铁建设的亲历者,同时也是受益者。”赵业琴说,“儿子在南京工作,下班后坐6点多的高铁来看我们,晚上9点多就到郑州了。”

  从中铁四局尉氏制梁场顺着护坡来到一片平地上,就看到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我们所站的地方将来要建成‘寺后线路所’,用于列车换轨;往北看,正在同时施工的分别是郑阜左线、郑阜下行联络线、郑万正线、郑阜上行联络线、郑阜右线,它们都要接入到郑州南站。”说起箱梁结构、道岔铺轨等工程建设上的事,黄进如数家珍。

  “我经常告诉同行,你是建设者、是供应商、是合作方,同时,我们都是高铁旅客。从这个角度看,也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做出让自己都充满成就感的精品项目。”黄进说,“郑万高铁、郑州南站项目都是中原老百姓关心的大工程,老百姓对于高铁的期盼,正是咱建设者最大的动力,一定向河南人民交出满意答卷。”③5

  研究者说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长星:

  让“想走就走”成为现实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其发达程度是一个地区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

  回顾我省的交通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工建设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上世纪90年代打通连霍高速开封至洛阳段,到2006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跃居全国第一,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以及现在正在逐步建设成形的米字形高铁……我省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强调,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我省把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作为更好服务全国大局的切入点,持续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牌,以大枢纽带动大物流、以大物流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城市群,推动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全国率先实质性落地,进一步强化了河南在全国交通物流体系建设中的战略枢纽作用,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随着以米字形高铁、高速公路为支撑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的逐步完善,以郑州为中心的客货运集疏运体系基本可以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有序高效流动成为可能,资源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所产生的活力和效益成为河南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也让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让“想走就走”成为现实,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展望未来,要在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中实现中原更加出彩,我省需要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公铁、铁海、空陆等多式联运水平和空空中转规模,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智慧交通等,着力厚植综合交通优势,让率先建成交通强省成为中原更加出彩最亮丽的底色。③5

  河南交通发展大事记

  1994年

  河南首条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开封至郑州段建成通车

  2005年

  全省18个省辖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接,省内高速全部实现联网收费“一卡通”

  2010年

  郑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2012年

  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2015年

  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建成通车(郑州至太原铁路一部分)

  郑万高速铁路(郑州—万州)河南段开工建设

  2016年

  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通车运营郑济高速铁路(郑州—济南)郑州至濮阳段开工建设

  河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448公里,在建828公里,通车里程、路网密度均居全国前列

  文/本报记者宋敏 图/本报资料图片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