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孩子自杀身亡,反思比争吵更具价值

2018-11-20 10:20:27 来源:蒲公英评论 作者:

  近日,一篇名为《15岁初中学生被老师理光头,十天未上学跳楼自杀》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11月2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一初三学生在家跳楼身亡。家长认为,孩子自杀与此前班主任强制其理光头不无关系,因此希望校方为此承担责任。

  面对残酷的现实,在扼腕叹息之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态度。面对家校之间的“理论”,也可能会出现挺学校和挺家长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孩子已去,不论学校、家长,还是“围观”者,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理性反思孩子教育当中的问题,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更是预防更多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导致身心伤害的必然选项。

  反思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边界在哪里?一位农村孩子家长抱怨的话颇具典型意义,她说:“俺文化水平不高,不能辅导孩子,孩子上好上孬俺能有啥办法?”从教育意义上反思这句话,至少有两条信息值得注意:一是学校教育给了家长不该承担的教育责任,辅导孩子压根儿就不是家长的责任啊;二是老师的教学“技术”不高,只能把自己完不成的任务强加于家长——优秀的教师是绝对不做这样的事的。

  前段时间,一些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素质教育”,把盥洗室、厨房都“请”到了学校,教学生洗衣做饭,是不是把本应由爸爸妈妈行使的教育权利给生生剥夺了呢?是不是学校“越界”了呢?本案中,老师“征得家长同意”带孩子理发妥与不妥,与孩子自杀到底有无因果关系,有多大的关系,学校应不应该对家长作出精神抚慰,自然会有行政的判断乃至法律的裁决。作为教育者:教师、家长、社会每个人,学会理性、依法地守好自己的教育边界,既不“让界”也不“越界”,也许能让教育更清楚更明白。

  反思二:我们的生命教育怎么了?近些年,我们遭遇过太多的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应试“背锅”的同时,我们应该痛定思痛:我们的生命教育在哪里?我们的生命教育怎么了?前些年,我在一所学校当校长的时候,一位学生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我要求老师带着孩子的同学到他家里悼唁,我和孩子的父亲相拥而泣,老师孩子们也哭成一片。回校后,我要求老师对孩子们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对此,一些家长甚至老师颇有微词。但我认为,目睹失去孩子父母的撕心裂肺,体验失去同学的痛苦,辅以老师的心理干预就是一堂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与生命责任、生命质量的生命教育课。设若自杀的孩子有高质量的生命教育,保持“熊孩子”的健康心态,遇到老师“强行”理发,不管是理平头还是理光头,他都断然不会选择自杀的。可见,加强孩子生命教育,我们都不是局外人,也必须成为专业人士。

  反思三:我们的教育是受制于“分数默契”,还是服务于生命成长?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教师“压力山大”长期存在,与家长、教师、学校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的“分数默契”有关。形形色色的考级、过关、拿证是“分数默契”的变种和升级。打破“分数默契”不是不要分数,而是不唯分数,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孩子自杀看似与分数没有半点关系,但实际上,家长的分数期望对学校工作的作用力,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行为是一个完整的因果链,每个人的不当教育行为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出了问题,绝对不该学校 “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说一千道一万,真正服务于孩子生命成长是教育的原点。打破盘踞在我们教育心灵的“分数默契”,从原点出发,为教育大力纠偏,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作者:吕建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