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减负需要家长如何转变观念?

2019-01-10 14:18:40 来源:蒲公英评论 作者:

  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整治校外培训、规范竞赛活动,虽然中小学校积极改进育人方式、做好课后服务,但不少家长的“拼娃”心态仍然根深蒂固。为什么?“剧场效应”或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当第一排观众站起来,后排观众也只能无奈站起。同理,当周围很多孩子“抢跑”,其他家长也无法淡定,只能“跟跑”。因此,减负更是一场观念的转变。

  减负需要家长如何转变观念?首先要看一看“剧场效应”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当所有观众都站起来看戏时,与先前都坐在座位上看戏效果其实一样,唯一不同是的站着看戏要比坐着看戏辛苦得多。同理,“拼娃”也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当所有孩子都去校外培训机构“抢跑”时,与没有“抢跑”前效果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抢跑”过程中,苦了我们的孩子,累坏了我们家长。

  有没有办法让观众重新坐下来看戏?也许剧场管理员一声令下,所有观众都能回到自己的座位。同样,关闭校外培训机构,也许能制止家长的“抢跑”行为,但就目前教育需求看,这似乎不可能,因为校外培训机构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已经成为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要实现为孩子减负,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同时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规范和治理。

  家长要转变哪些教育观念?2018年岁末,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三十条》(以下简称《三十条》),从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四个方面,对学校、培训机构、家庭、政府提出了明确的减负要求,被称作“史上最严减负令”。

  在“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一项中,《三十条》明确提出:“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支持学校和教师正确行使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权利。要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鼓励孩子尽展其才。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或请家教给孩子增加过重课外负担,有损孩子身心健康。”依据这一规定,我认为家长至少要转变以下三方面的观念:

  一是正确认识孩子成长的规律。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名,强迫“童年期”的孩子超前学习“少年期”的知识,或者强迫“少年期”的孩子学习“青年期”的知识,无异于拔苗助长,是典型的“抢跑”行为,也是加重孩子负担的罪魁祸首。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认清孩子处于哪一发展阶段,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孩子兴趣和爱好的培训班,切忌盲目追风赶潮,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的教学行为,严禁超范围、超进度学习课程内容。

  二是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家庭不同于学校,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和延长。家长作为孩子的人生导师,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拥有“好思想”,这是孩子将来的立身之本;要教育孩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等,让孩子拥有“好行为”,这是孩子将来的做人之基;同时,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让孩子拥有“好习惯”,这是孩子将来事业成功之道。

  孩子具备了这些好思想、好行为、好习惯,就会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一人受人欢迎的人,一个意志坚定、不断进取的人,这样的孩子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将来的事业上,都会积极努力,奋发向上。如此,家长何需再紧盯其成绩、名次,让其在校外培训机构中苦苦挣扎呢?

  三是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鼓励孩子尽展其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也是家长为孩子“抢跑”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要么拿自已的事业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激励孩子,要么盲目攀比“人家的孩子”,总希望孩子一飞冲天,成为人中龙凤。过高的期望值不但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最终导致孩子对人生失去信心。

  我们要承认这一事实,由于孩子的先天秉赋和外部教育环境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上北大、清华,更不可能所有的孩子将来都成为科学家、顶尖人才。只要孩子在学习上努力了,上一个普通本科学校、找一份普通工作,也应得到父母的肯定。因此,家长要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既为孩子取得的高学业成就欣慰,也要接受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作者:王营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