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智能手机进校园:引导胜于禁止

2019-03-12 18:15:17 来源:蒲公英评论 作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智能手机进校园问题引发了广大代表和委员的关注。来自江西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乡长雷燕琴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出,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智能手机,在与家人联系、查找学习资料等方面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许多中小学生一有时间就玩游戏,甚至在课上也会打游戏、玩微信、聊QQ,这样不仅耽误学业,而且严重影响课堂秩序。还有学生利用智能手机上网功能做作业,网上搜答案,这让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大大降低。此外,学生在课间本该休息锻炼的时间玩手机,会导致锻炼缺乏,身体素质下降;学生长时间玩手机,会导致视力急速下降,还会给颈椎、脊椎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也有代表指出,智能手机的出现,压缩了中小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容易造成学生自我封闭,甚至对社交产生抗拒心理。从校园安全来看,低头族呈现低龄化趋势,极其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不规范或放任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可能会毁掉一个优秀的孩子。但笔者认为,若只是因为这些原因就禁止手机进入校园,难免有些因噎废食。

  智能手机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且不说青少年,成人不也是深陷其中吗?马路上、商场里、工作单位、家中,“低头族”无处不在。难道我们也要禁止大人使用智能手机吗?推而广之,酗酒伤人害人国家就要禁酒,抽烟伤身国家就要禁烟吗?也并没有。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学生在课堂上打游戏、玩微信、聊QQ、的问题,恐怕责任不在智能手机,而是相关任课教师的失职。更何况,这样的情况到底有多少呢?大概也只是少之又少的个例吧。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共同绘制出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其中有一条就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要求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如果因为学生对智能手机使用不当而禁止手机进校园,那么,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又在何年何月呢?禁止手机,回归传统课堂,是否是一种倒退呢?信息技术的出现,需要我们引导青少年去适应、利用,而不是去禁止。

  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使用智能手机采用引导的方式,并且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课题来研究和实验。

  首先,明确规则,设立“手机使用区”,明确手机用途。在教学区内严禁使用手机,在休闲区内使用手机仅限于联系家人(打电话和发短信)。若在此区域之外使用手机当视为违规,手机将被代管一定时间,到期后,方可领回。

  其次,以合理使用手机为契机,培养自律意识。引导学生参加“我和手机有个约定”的打卡活动,鼓励学生以合理规范使用手机为荣,每天由学生、家长、老师三方签字,形成规范使用手机的良好氛围,并进行广泛的表彰和总结。通过“征集标语”“标语签名”“我和手机的故事”等活动,形成互动,引导学生对手机使用进行反思,真正实现手机为我所用。

  最后,鼓励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从手机中解放出来。每当下午晚饭时分,学生在休闲区内或抱吉他引吭高歌,或手捧诗词倾情朗读,或在宣纸上挥毫泼墨,或在棋盘上呐喊厮杀,经常吸引其他学子驻足围观,目前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生刚入校时一周有近10部手机被代管,通过三个月的实验,如今,一个月被代管的手机屈指可数。而且,摆脱了手机束缚的孩子更加彰显出青春应有的风采,校园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学生规范使用手机的习惯正在慢慢地养成,他们的自律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目前,我国尚未从国家法律层面对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做出规定。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课堂,或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许可下才能使用手机。但意大利在几年前推翻了课堂智能手机禁令,并试图鼓励使用这些设备作为学习辅助工具。随着对智能手机认识的深入,通过立法来禁止手机进校园必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智能手机在今天并不是洪水猛兽,相信在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正面引导和共同努力下,智能手机将会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项有力工具。手机是否进校园不是根本问题,学生自律意识的形成才是关键所在。

  作者:路德奎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