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乡村教师有尊严,乡村教育才更有希望

2019-03-14 12:07:24 来源:蒲公英评论 作者:

  我所在地的乡村,稍微有一点经济实力的家庭,都会将孩子转往乡镇学校;稍微有一点文化的家庭,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往县城读书。不是这些人愿意离开家乡,更不是这些人愿意多花钱,是现实逼迫他们为了孩子选择离开。乡村的学校,硬件没有办法和城镇的学校相比较,最让家长不放心的还是乡村学校没有充足的老师。

  一些乡村学校开学几周都不能开齐所有课程,只有等实习生或者支教的学生到了,才能够满足考试科目的教学。留守乡村学校的老师大都是老弱病残。因此,乡村的校园,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乡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不会对自己抱多大希望,总感觉低人一等,没有尊严。老师,优秀的都留在县城,至少也在乡镇,村小的老师就是“没有用”的代名词;学生,家庭条件好的,读书好的,都到外面上学了,留下的也是没有选择的那部分。

  乡村教育是教育的底线,是木桶理论中的短板。乡村教育办的好不好,决定着国家的教育底线和社会的良心。乡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来源于社会最底层,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对社会的感受,直接决定着将来他们是如何回报社会的。如果乡村教育能够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温暖、公平、尊严,我们就不必担心这些孩子将来会带着抱怨回报社会。其实,这些孩子需要的并不多,他们只是想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追求大,追求多,是一些地方政府办教育的一个特色。学校越办越大,学校的人数越来越多。教育行政部门喜欢把经费和机会倾斜于这些大而优的学校,对乡村学校的投入则越来越吝啬。他们认为投资乡村学校是没有前途的,不会在短时间内带来效益或名利。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乡村学校确实不值得投资:乡村学校不会考出状元,升学率不会位居全县前列。但是,乡村学校教育是造福万代的事业,我们更应该看到乡村学校长远的效益。

  如果能够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供给、师生发展等方面,给予乡村学校适当倾斜,那么乡村学校就可以走上一条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发展。没有功利化的评价,乡村学校就会慢慢的向小而美的方向发展。

  乡村学校,缺的不是漂亮的校园,也不是各种硬件建设,而是优秀的老师。留住老师,待遇是一个方面,但不是最重要的。乡村老师没有教师的尊严,体会到的不是教育带来的乐趣,而是压抑。国家已经意识到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地方并没有完全落实。希望切实将各项政策落实,让每一位乡村教师有尊严、有活力的工作,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开始。

  作者:安杰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