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夸”和“喷”都是个人成长的良药

2019-03-22 18:15:33 来源:蒲公英评论 作者:

  最近,在大学生中走红的微信群组“喷喷群”和“夸夸群”受到舆论关注。究竟是应该在喷喷群里“找骂”,认清自己?还是该在夸夸群里得到赞许,恢复信心?

  近日,来自清华、北大两所学府的辩论队在清华大学展开辩论,辩论现场引来大量学生围观。赛场上,北大学生以“被踩小白鞋”为例,认为大家需要有空间宣泄自己的负能量。而清华学生则反击,应该在夸夸群里通过安慰的方式消解不开心的情绪。

  到底被“夸”好,还是被“喷”好?就一般人的心理而言,十有八九喜欢被“夸”,很少有人喜欢被“喷”或被“骂”。正是由于大众的这一心理,社会上出现这样一群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专事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我翻看过网上几个大学的“夸夸群”,其中不乏发自内心的赞美,但也有些夸大其辞,与事实相背离。

  面对别人的夸奖,自己如何应对?《论语》中,孔子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意思是,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孔子也拿他没有办法。

  赞美之辞的确让人听了心情愉快,但不能飘飘然,忘乎所以,只顾高兴而不对这些赞美的话进行鉴别分析。符合事实的赞美,当然对自已能起到加油鼓劲的作用;而那些过誉之辞,则可能是一剂麻醉药,让人坐井观天,满足于当下取得的成绩,从而消磨人的意志。因此,对待“夸夸群”中的言论,当事人应当保持适当的定力,分析其中哪些话是客观的赞美,哪些话是文过饰非。客观的赞美,把它变成自己成长的养份;不实的赞美,不妨一笑了之。

  事实上,人在社会上行走,很少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如果犯了错误没有人指出来,反而被夸,则可能让人一错再错,最终一事无成,“喷喷群”大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类群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相互揭短为能事,宣泄自己对某人某事的不满情绪。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被人揭短的确是件不快之事。那么,如何看待在“喷喷群”中的被“喷”?我想起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段典故。李世民执政期间,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贞观十八年,太宗对群臣道:“现在我想听听自己有何过失,你们要畅所欲言,专谈我的缺点。” 长孙无忌等大臣都说:“陛下以恩德教化,使天下太平,何过之有。”侍中刘洎却说:“陛下圣德确如长孙无忌所言,但近来有人上书,陛下觉得不称心,当面诘难,使上书者惭愧退下,这不是褒奖进言之路。”太宗听后,高兴地表示:“你说得对,我一定改正。”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益于行,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仍然喜欢被“喷”,他闻过则喜的品德令人钦佩。一个人无论本事有多大,总会有一些不懂得、不了解的问题和领域,如果把正确的批评和建议拒之门外,刚愎自用,那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同样,对待“喷喷群”中的言论,也应当具有李世民这样的胸怀,只要别人的批评符合事实,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法语之言”,就应当“从而改之”。当然,有些批评哗众取宠、尖酸刻薄、违背事实,也大可不必怒发冲冠,以免影响自己的情绪。

  《荀子·修身》篇中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意思是,批评我而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贼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无需过度争辩“夸夸群”“喷喷群”孰优孰劣,不管是被“夸”也好,还是被“喷”也好,只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善于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摈弃其中不实的赞美和批评,对个人成长而言,都是一剂良药。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