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经济-郑州经济发展网
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消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2018-08-18 20:00:54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增速放缓和动力转型的关键期,特别是进入了从投资和出口主导转向消费主导增长的关键阶段。鉴于我国内需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消费创新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并将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主要动力。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已进入中高收入水平国家,城乡居民正在经历“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的消费水平升级,再加上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消费新增长点加快涌现,表明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梁达

  消费创新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动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放缓和动力转型的关键期,特别是进入从投资和出口主导转向消费主导增长的关键阶段。从消费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已进入中高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正在经历“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的消费水平升级,再加上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消费新增长点加快涌现,消费驱动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中国经济有着坚强的韧性和巨大的承受力,作为近14亿人口的大国,这本身就潜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内需才是决定中国经济走势的核心变量。无论从消费还是从投资看,我国内需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消费创新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将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主要动力。

  不可否认,消费创新的快速涌现,不仅面临供给创新滞后的问题,也面临着诸多体制机制的困扰,迫切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加快推进改革和加快创新消费政策。在外围不确定性可能上升的背景下,持续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创新,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针对当前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及消费创新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对城乡居民消费要求迫切、未来消费潜力大的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消费新增长点形成和发展的相关政策。提倡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公平合理共享的消费理念,创造新的消费发展空间和需求,拉动技术创新。

  我国正处于加快形成消费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品市场商品结构和城乡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市场供给也不断完善,消费继续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的作用,目前正处于加快形成消费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从1980年的65.5%下降到2010年的49.1%,下降超过了16个百分点。但从2011年开始,最终消费率出现企稳和逐年回升态势,至2017年达到53.6%。从近五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3年至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平均贡献率为56.2%,资本形成总额的年平均贡献率为43.8%。其中,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比2012年提高3.9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出47.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表明消费驱动型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也充分发挥了消费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2.中国市场是影响世界消费增长的关键力量,消费市场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

  中国承载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人民生活即将实现全面小康,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虽然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2016年人均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9.7%,但作为经济迅速发展的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消费市场对世界消费增长的贡献突出,并且是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市场。2013年至2016年,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3.4%,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23%、7.9%和2.1%。与此同时,世界消费市场的年均增速为2.4%,中国最终消费的年均增速为7.5%,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2%、1%和0.6%。

  3.消费正实现从量到质的升级,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已成为市场主流。

  目前,城乡居民消费正在向“从有到好”、“从好到精”、“求新求特”升级,更加注重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对消费品及服务的质量、安全、效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7年的28.6%和31.2%,标志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重心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已经从解决温饱的食品消费为主,转向更加广泛的消费领域。

  在基本完成从温饱向住行转变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重心正在向以居住、健康、文化、娱乐、教育和信息等发展型和康乐型消费转移。在消费结构上,则表现为居民家庭在居住、交通通信和教育娱乐文化等领域的消费支出持续扩大。2017年,城镇居民家庭这三项消费支出比重已经超过47%,超过食品,成为当前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主导。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部分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商品也加快增长。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通讯器材和化妆品类商品增速同比分别加快0.2、0.5和2.9个百分点。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上半年,代表居民消费升级方向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销售同比增长9.7%,增速比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高4.2个百分点。

  4.新一轮技术革命及“互联网+”加快应用,正在推动新一轮消费创新。

  在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和广泛深度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实现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的主要动力及途径,并对消费、生产和流通产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影响。反映在消费领域,随着电子商务、网购、O2O等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在形成新的流通渠道、平台和商业模式的同时,也在加速改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内容乃至消费方式。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8.0%,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8.1%,分别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2.0、17.8和37.9个百分点。

  未来消费创新将驱动市场可持续发展

  从供给侧看,消费新增长点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营销方式创新的必然结果。从我国消费新增长点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及环境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在信息消费、服务消费、多元化年龄群体消费、健康产品消费、环保及奢侈品消费等领域,都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伴随新技术催生的产品创新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在传统的住类、行类和用类等消费领域,仍然蕴含着潜力巨大的新增长点。

  在不久的将来,将是我国消费创新快速涌现的关键时期。在消费水平升级、消费结构转型、科学技术进步、人口结构变化和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等因素作用下,将出现一系列具有消费规模较大和成长性较好的消费产品或服务,从而成为带动市场扩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乃至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绿色住宅、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节能环保产品以及高档商品的增长速度最快,绿色住宅、智能住宅、信息服务、医疗健康产品、各类服务消费的市场规模较大,将对我国消费格局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贡献。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模仿型的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新兴业态快速增长和新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进一步加快了消费升级步伐。从物质型消费升级看,我国居民食物支出之外的穿住用行等物质型消费比例上升,未来潜力很大。我国人均耐用消费品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例如,2017年底,我国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29.7辆,美国每百户拥有汽车超过200辆,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超过150辆。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优质供给不断增加,汽车消费将进一步为消费升级提供支撑。从服务型消费看,信息、医疗、养老、家政和旅游等服务型消费空间刚刚打开。

  从消费的角度看,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与此同时,我国又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2017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距离发达国家80%左右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距离。据初步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拉动消费增长近2个百分点。因此,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将进一步拓展消费增长空间。

  随着互联网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应用和普及,特别是“互联网+”与一系列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将进一步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价值链,实现消费与生产制造和流通服务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形成消费驱动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促进新兴业态和新兴行业发展壮大,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实现持续增长的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对消费升级的影响也较为突出。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和管网等基础设施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目前,我国基础设施人均资本存量仍只有发达国家的20%到30%。其中西部省份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仍很薄弱,铁路和公路路网密度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问题,意味着未来投资增长仍然有广阔的空间和潜力,也预示着与此投资相关的消费升级发展空间巨大。

  另外,从惠民生的角度看,补齐民生“短板”需要增加投入,今年以来生态环境和服务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35.4%,对服务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此外,与消费升级相关领域投资增长态势良好。上半年,教育投资增长11.2%,卫生投资增长13.8%,体育投资增长16.3%,娱乐业投资增长61.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43.4%。

  从国际市场看,消费升级正在推动我国消费市场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深化和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我国消费市场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市场,全球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新型服务将加快进入我国消费市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和提升我国消费市场的供给,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也将对我国消费品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的加速变革和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契机。如对高品质食品及衣着等商品的需求,正在推动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跨境电商、零售环节进口商品销售出现快速增长势头。

  总的来看,无论是从消费还是从投资看,我国内需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消费创新驱动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消费将对经济发挥有力有效的拉动作用,必将为我国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国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消费创新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创新型、高质量和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在商品领域,一方面,在一些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新型消费品领域,我国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创新型消费品市场供给受制于国际企业,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各类创新型消费品的快速增长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着产品结构雷同、质量档次不高和缺乏品牌信誉等方面的问题,不符合消费者对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和更为多样的消费要求。

  在服务消费领域,虽然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面向居民的各种服务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受行业发展水平低的制约,还有一些受到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的约束,部分服务消费的供给能力滞后,进一步凸显了服务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如养老难、看病难和上学难等问题仍困扰着居民的生活。

  2.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支撑能力亟待提升

  一是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消费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特别是特大城市规模扩张更快,建成区面积“摊大饼”式向外拓展。城市新移民受收入水平、就业特点等方面的影响,更多聚集生活在城市相对外围的区域。而这些地区消费基础设施的规划明显滞后于这一发展趋势,造成新建人口聚集区的交通、商贸、休闲、医疗保健等消费基础设施相对不足,消费需求难以有效满足。二是新产品消费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改善。目前,我国新型产品和服务消费的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薄弱,从而影响了消费扩张速度。新产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制约相关新技术产品消费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三是政府对基础性公共产品的投入仍显滞后。由于对基础性公共产品投入相对滞后,直接导致居民的预期消费支出增加。特别是社会保障、医疗、养老和教育等基础性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仍显不足,使得广大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大幅提高,影响了消费新增长点的培育。

  3.消费者权益仍有待进一步保护,信息安全保障和个人信息保护亟需加强

  2018年上半年,商品类投诉量同比增长16.7%,占到投诉总量的44.7%,较2017年同期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服务类投诉量同比增加13.7%,占投诉总量的51.7%,较2017年同期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在服务类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远程购物、网络接入服务、经营性互联网服务、移动电话服务和美容美发服务。服务类投诉中整体变化幅度较大,房屋装修类投诉达到2017年同期两倍以上,快递服务同比增长75.1%,餐饮服务类同比增长41.4%。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上购物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新兴消费方式。但在发展过程中,网络攻击、信息窃取、网络谣言、隐私窃取、病毒传播等安全事件和违法犯罪活动频繁爆发,个人信息安全、支付安全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问题。

  加快促进消费创新的政策建议

  1.加快分类指导,多渠道促进消费创新加快发展

  一方面,要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根据收入差距、人口年龄差异等因素制定差别化的消费政策,如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鼓励和支持政策和老年群体和少年儿童的消费支持政策等。另一方面,要结合不同地域的消费水平差异和要求,如大型城市群及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消费集聚和引领作用,对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相关政策给予合理的支持和先行先试。

  2.加大投入,着力提升和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继续加强交通、能源、电信、水、电和气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相关技术发展及应用,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二是增加投资力度,在提高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加大对广大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缩小城乡居民间基础设施的不平衡性。

  3.改善消费秩序,强化消费市场监管

  一是营造竞争有序、成熟稳健的市场环境,引入公平竞争机制,防止消费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市场选择。规范消费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定价透明度,合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消费。二是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特别是加强对新型消费领域的标准建设,包括安全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以更好地引导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相关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三是加强消费领域监管,重点放在产品质量、规范用标和查处假冒伪劣上,维护好品牌信誉。同时,加强新型消费市场规范和监管。四是加强消费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领域,要运用互联网加快建立诚信体系,以此加强社会对消费市场的监督和消费者保护。

  4.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和完善消费供给体系

  一是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消费创新的相关产业领域,特别是消费服务领域,着重增加和改善有效供给。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消费创新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合理降低在教育、通信、医疗、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进入门槛,继续推动垄断性服务行业体制改革。二是鼓励技术创新。特别是关键性、全局性、引领性技术创新,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规划。针对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并制定相应的人才、金融、技术、产业化等重要的配套支撑体系。

百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