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散养”教师彰显人文管理魅力

2018-11-30 11:02:29 来源:蒲公英评论 作者:

  最近,很多人被北京一位女校长圈粉了。她这句霸气又走心的话令人印象深刻:“我就特别愿意老师啊,把学校的工作做好,同时把自己的家里头要经营好。”她直指当前教育的沉疴,拒绝形式主义,将减负进行到底。

  在她看来,教师是一个高度自觉的群体,“散养”才是最佳的管理之道。更重要的是,她从不表扬老师带病上课,有病赶紧治,绝不准带病上班。在她看来,教师不用手写教案,在课本上备课就可以。她鼓励老师不写教案,拒绝让老师做无用功,提倡一学期交2篇精品教案即可。

  李希贵校长曾写过两部教育专著,分别为《学生第一》《学生第二》,乍听两本书的名字似乎有点矛盾,细细品味,却别有深意。我们的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放在学校管理的正中央。但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校的教育理念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育上,没有一群具有教育情怀、具有扎实学识、具有专业精神、具有教育热情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更不可能打造学生的美好教育生活。

  学生第二,意即教师第一,主张教师第一正是从教育的角度对学校管理的生动注解。只有将教师放在管理的第一位,坚持以“教师为本”,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让教师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落实“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与精神。

  现实教育生活中,我们惯常见到学校对学生的尊重,诸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等等,但鲜见,学校像对待学生那样尊重老师。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多是精细化管理,量化考评,目标性规范,从作业教案,到课堂教学,再到考试成绩,打卡考勤,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与表现,用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呈现与表达。而教师要想取得较好的业绩,在绩效考核中取得高分,必然被其所累,为抄写教案而伤神,为各类检查评估劳神,为繁琐的杂务分神,从而很难静下心来思考教育教学,沉入课堂潜心搞研究。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充满创造性与自主性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节课都充满着教师的创造,琐碎的考评体系在规范教师的同时,难免束缚教师的手脚,限制教师的创造,压制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散养”教师,其实也是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放手教师的重要体现,是教育管理的智慧,也是超越功利的教育回归。“散养”背后是对教师的信任,是浓浓的人文情怀,这样的管理更能激活教师的潜力,挖掘教师的能量,让教师的创造性得到发挥的空间。

  当然,“散养”是需要适宜的环境与条件的,北京这位女校长之所以能够“散养”教师,首先源于其宽松的教育管理环境,在于学校高度的办学自主权。诸多地方中小学校的自主权有限,往往受制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不检查教案,上级部门要检查;学校不安排考核,上级部门要考核。为了应付多如牛毛的行政检查,学校管理者自身已经不堪重负,又怎么可能会给教师松绑,实施“散养”的教育管理模式呢?

  “散养”教育管理还需要有教育家式的学校领导者,女校长之所以“散养”,源于自身过硬的教育管理能力。作为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教育智慧都令其他教师佩服。校长的专业深度与人格魅力的感染力是支撑这种“散养”式管理的重要基础,如若校长没有这样的高度,那么“散养”管理必然带来管理的混乱与无序。

  再者,“散养”管理还需要教师的高度认同与专业自觉。学校给予教师宽松的发展环境,不是让教师轻松愉快的玩耍,而是心无旁骛安心工作,想法设法搞好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发展。这需要教师高度的自觉,积极地配合,而不是放任自流。

  “散养”管理,不是放羊式管理,“散”是为了更好的“放”,目的是为了学生,为了教师,为了教育。并不是每一个校长都能像北京这所学校的“散养”管理做得那样洒脱,但是,其间所折射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文管理的教育情怀,值得每一所学校借鉴。

  作者:梁好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